找到相关内容106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沩山与法海

    到了这一点,他会怎么选择?也许,在那个君为臣纲、父为子纲的社会里,代君出家、为父尽孝将是他不得已的选择。于是,他的命运就注定了。他脱掉光鲜衣服的那一刹那,他知道,自己面对的将是另一个天地了,沩山、...

    蒋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3461760.html
  • 佛经经典哲学语句

    面对,不去埋怨。悠然,随心,随性,随缘。注定让一生改变的,只在百年后,那一朵花开的时间。 佛曰:刹那便是永恒。 佛曰:种如是因,收如是果,一切唯心造。 佛曰:爱别离,怨憎会,撒手西归,全无是类。不过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74463509.html
  • 布施价值:让乞丐富足

    放弃了给自己一个发现自我价值的机会,丝毫也不理会方丈的一番良苦用心,所以就注定这个人不可能走向成功,因为他不知道思索也不愿意去尝试。殊不知,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。  其实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...

    慎 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4363941.html
  • 知见、行为与结果

    知见、行为与结果  慧慈 居士    什么样的知见,就有什么样的思惟及行为,当然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。我曾经研读过长阿含的︿梵动经﹀,所以很喜欢在与人对谈中,去观察他们的知见是属于那一种。我发现到有不同的知见时,就会有不同的性格,当然也就会有不同的人生。  甲君:他的知见比较属于常见中的宿命论,认为生死、命运是天注定的,无法改变。遇到不如意时,总是认为这是命中早有定数,所以比较不会积极的想去改变跟...

    慧慈 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4266221.html
  • 成建华教授:金融危机下,佛教能做些什么?

    他们随顺游戏规则,相信遵循既定的制度,并在制度里力争上游,以获得更丰厚的奖赏。然而当危机来临新一轮洗牌开始的时候,那么就有一些人首当其冲,注定成了这种不健全制度和游戏规则的祭品。所以贪婪使人丧失理智和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92673120.html
  • 佛教十大影响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词汇

    徒,自然会下地狱或变成饿鬼或沦为畜生。 饿鬼各有惨状。有的肚大如鼓,有的喉细如针,他们无论如何,注定要忍受饥饿之苦了。 自古至今,国人都有宁可撑死不做饿死鬼之习惯。比如,蹲班房的人哪天大鱼大肉了,那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1575549.html
  • 海涛法师:今生与来世

    的习性。因此,注定要转化为贫穷、堕落至困境的菌体,二者之间具有亲和性。 19:佛教以智慧和慈悲之光,照耀和温暖了整个世界,给在生死大海中挣扎的每一众生施予慈爱之热流。 20:佛教的慈爱对贫者或富者都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176205.html
  • 感恩你的违缘

    我们的逆境、我们的违缘。 面对一次次的失败,很多人不愿意在爬起来,他放弃了前进,所以他注定了失败;也有的人会鼓起勇气,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,最终,他成功了。所以,成功的人总比失败的人少,是因为只有很少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2241076759.html
  • 米拉日巴最后的教诫

     西藏的酒叫“呛(Chang)”,是由发酵的青稞酷造的。在密续的灌顶中,经过加持的嗄巴拉(颅器杯)内装满的酒,通常是象征智慧转化的甘露。   第一次,当这个医师比丘冈波巴遇见他生命中注定的上师米拉...

    素雅·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078258.html
  • 《慧远评传》后记

      《慧远评传》后记   曹虹   在匆忙的人生中,我却因完成这部书稿而享用了颇为悠长的时间,这使我既惭愧又自得。   回想接手这个课题之初,我就深深地感到它的吸引力。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意识到自己与这个题目的距离。作为一个读中文系的人,我虽然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与文学史的关涉颇感兴趣,但毕竟没有受到哲学或宗教学的系统训练,这大概注定了一种先天不足。在忽幽忽明的探索中,我却逐渐鼓起了拙者的...

    曹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65778389.html